有個柏林人是中文 Podcasst 節目,以《德國新聞雙週報》、《台灣人各行各業》、《柏林時間》三主題單元,讓你輕鬆update德國時事,也陪你渡過一個人的自在時光。
Tegel機場與那個時代的柏林人,一同漂浪、一同迎接世界的變化,為彼此服務、也為彼此抗爭過,而無論誰先離開,他們的故事,都將永久活在歷史的記憶中。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終於在俄羅斯的斡旋下簽訂停火協議,超過上萬軍民死傷與流離失所的戰爭雖暫告一段落,卻止不住亞美尼亞人的怒火,總理帕希尼揚於11月10日宣布撤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主權爭議區」(以下簡稱「納卡」)作為停火條件後,上千名示威者衝進國會抗議,攻擊議長並要求總理下台,以表達他們對放棄納卡領土的不滿。
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一段,能帶他回到某個久違時光的私藏的聲音,可能是一段熟悉旋律,或是煎培根油花鼓譟,而對我來說,那聲音則是連續不間斷地、撫慰寂寥的午夜呢喃。
Moni也認為,面對中國,德國人不應該因為自身對極權歷史的傷痛與恐懼而閉眼不談,反而應該更積極主動地去理解以使用中文為主體的文化與社會,因為 「 理解 」能對抗恐懼,也讓人不輕易屈服於未知(的政體)。
八月一號,柏林街頭共有超過八十處的集會遊行,帶著各自不同訴求的示威者們摘下口罩,在大街上怒吼出他們的不滿。
過去我總覺得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判好壞,認為動不動就打架殺人噴血裸露,依靠刺激性的戲劇才不是戲劇,以類型片為主的台灣黑電影們,就是我絕對不會走近電影院觀看的題材,一直到做這集節目和婕穎、昇達聊過後,才對「看待」電影這件事有了更不一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