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竊聽風暴》,原文片名為《Das Leben der Anderen》,中文直譯為 「他人的生活」,對我來說更貼近這部電影的精神。
魏斯勒(Wiesler)是一名東德時期優秀的秘密警察(Stasi),對黨忠誠且監聽及訊問技巧高超的他,奉命監聽劇作家德瑞曼(Dreyman)。魏斯勒藏身於德瑞曼所居公寓的屋頂閣樓,白日戴著監聽耳機監控德瑞曼的一舉一動,夜晚回到空蕩的家中,付錢找來性工作者陪伴,對方卻沒有時間停留。在日復一日的監聽行動中,魏斯勒恍如真正進入了被監聽者的生活,他讀德瑞曼景仰的前輩作家雅思卡贈其之詩,並在雅思卡自殺後,聽著耳機傳來德瑞曼彈奏的輓歌《一個好人的奏鳴曲》,落下了眼淚。
最終魏斯勒解救了被共黨高層視為眼中釘的德瑞曼,卻必須在往後的日子裡,永遠待在黨中地下室當拆信員。而獲救的德瑞曼始終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曾與他生命如此貼近的人物,直到東德垮台,秘密警察及監聽記錄檔案公開,一切才真相大白。始終孤身一人的魏斯勒,在兩德統一後日日推著車進入他人的公寓中分發廣告傳單。一天他經過一家書店,看見德瑞曼出了新書,書名是《一個好人的奏鳴曲》,他走進書店翻開了第一頁,上頭寫著 「此書謹獻給 HGW XX/7」,那是魏斯勒曾做為秘密警察的代號。
《竊聽風暴》讓我們在一片黑暗的歷史中看到人的良心與人性的光輝,可惜這僅是導演兼編劇弗洛里安杜撰的故事,許多研究東德的學者及作家在電影上映後,雖認同其為一部動人的作品,卻也一致認為,在真實的東德極權政體,秘密警察憑藉系統內部徹底的相互監視和任務分工之中,是不可能出現像魏斯勒這樣可以獨立行動,解救被監視者的悲劇英雄,縱有仁慈的微光閃現,也會一瞬被恐懼熄滅。(題外話,拉掉時代這個大的框架,一個孤獨的中年男子,因為24小時的監聽與監視而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人的生活,甚至是思想,才終於得了救贖。成功刻劃這種既幽微又深沈的人的心理活動,其實比起什麼人性的光輝,我覺得人的孤獨,才是這部電影真正深刻撼人的地方。)
片中出現秘密警察拷問、監禁的場景,皆是在當年的秘密警察總部及監獄實地拍攝,現轉作記錄當年史料的博物館,有興趣深入了解那個每一百六十人中便有一人是秘密警察時代的朋友,不妨去一探究竟。影片開頭帶出所有人物身份的舞台位於米特區的人民劇院(Volksbühne Berlin),劇院前一座象徵盜賊經過無所不佔的「盜賊之輪」,為柏林著名地標。而劇終最觸動人心,監聽與被監聽人以閱讀的形式再次相遇的場景,則在卡爾·馬克思書店,於DDR時期營業至今,電影《再見列寧》中也得以見其身影。
① 東德國家安全部博物館
片尾在東德解體後,瑞德曼查找監聽檔案的地方位於東德國家安全部博物館,也是大家熟知的秘密警察博物館,過去的史塔西總部。博物館內存有現聯邦政府委託管理的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國家安全部檔案局所存有的所有秘密警察檔案資料。而這些資料,現在一般的民眾也能如電影裡的德瑞曼一般自由調閱。(想了解更多關於東德秘密警察stasi,關於德國如何恢復極權時代的政治檔案,關於當代國家安全部國物館的定位與作用的朋友,可以看旅德記者林育立寫的一系列關於東德轉型正義的系列報導)
Stasi-Museum Berlin 網站: www.stasimuseum.de 地址: Ruschestraße 103, 10365 Berlin 交通方式: U5 Magdalenenstraße
② 秘密警察監獄
片頭一開始嫌疑人被審訊的地方,即為秘密警察監獄。不過電影拍攝時,因為已轉作紀念館的秘密警察監獄館長拒絕片方的拍攝申請,所以是在其他地方另外搭景重現室內場景。而拒絕的原因即為前文所述,多數學者專家認為,在東德的嚴密的監控系統裡,不可以能出現像魏斯勒那樣的秘密警察。一方面怕誤導歷史,一方面為了落實轉型正義,反對stasi作為英雄的角色傳播於流行文化中,館長Hubertus Knabe教授才堅持不出借場地拍攝。
Gedenkstätte Hohenschönhausen 網站: www.stiftung-hsh.de 地址: Genslerstraße 66, 13055 Berlin 交通方式: Bus 256 Große-Leege-Straße
③ 人民劇院與HAU劇場
電影裡最重要的另一個角色 – 被監視人德瑞曼,其身份為劇作家,因此電影中劇場的片段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入境的兩家柏林劇院Volksbühne與HAU(Hebbel am Ufer)都是都是由柏林20世紀初最著名的劇院建築師Oskar Kaufmann設計建造,有著黃金柏林年代最盛行的”大都會”風格,不過這兩座劇院卻於二戰之時面臨不同的命運:人民劇院Volksbühne被戰火摧殘,而HAU的幾個分部建築毫髮無傷。所幸在戰後,那些被破壞的都已重建,那些沒被破壞的也未被拿去另作它途,現在喜歡戲劇、劇場的朋友,都能在包括HAU與Volksbühne在內的150多個柏林劇院,自由來去地欣賞劇作家自由靈魂的筆下的藝術作品。
Volksbühne Berlin 網站: www.volksbuehne-berlin.de 地址: Linienstraße 227, 10178 Berlin 交通方式: U2 Rosa-Luxemburg-Platz
Hebbel Theatre 網站: www.hebbel-am-ufer.de 地址: Stresemannstraße 29. 交通方式: U1 Hallesches Tor
④ 卡爾馬克思書店
電影結尾最美的一幕便是共產政權瓦解後,孤身一人的魏斯勒,日日推車進入他人的公寓中分發廣告傳單,直到一天他經過一家書店,看見劇作家在統一的德國出了新書,書名是《一個好人的奏鳴曲》,他走進書店翻開了第一頁,上頭寫著 「此書僅獻給 HGW XX/7」,那是魏斯勒曾做為秘密警察的代號。觸動人心,監聽與被監聽人以閱讀的形式再次相遇的場景,便在卡爾·馬克思書店,於DDR時期營業直今,並時常舉辦讀書與討論會,有機會經過史達林建築群聚的東柏林大道Karl-Marx Alle 可以順道去看看~
Salon Karl-Marx Buchhandlung 網站: www.karlmarx-buchhandlung.com 地址: Karl-Marx-Allee 78, 10243 Berlin 交通方式: U5 Strausberger Platz
這部電影的的時代背景有意定為1984年,呼應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經典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無論《竊聽風暴》是被視為一部存粹刻畫人性的故事也好、還是被學者專家批評洗白stasi的作品也罷,它至少重現了極權政體下,活在各種角色裡的人的無可奈何,而這樣地無可奈何,即便《一九八四》這樣的預言已經被反覆閱讀,還是仍不間斷地在真實世界重演。電影與書都是時代的鏡子,只希望那些壞的,永遠只存在於我們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