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擊搜尋指得是當使用者輸入關鍵字時,搜尋引擎結果頁面(SERP)會直接告訴你你搜尋問題的答案,譬如我想知道會爬樹還會熬夜打麻將的體力好好總統候選人到底幾歲,google過後,搜尋引擎告訴我答案的同時,不導向任何相關網站 :
某人到底幾歲,是一種基於事實的客觀資訊,答案只有一個很簡單,google可以直接在搜尋結果頁面回答使用者這個問題。這一連串的反應就是Zero-Click searches。
但有時候,我們會在網路搜尋的問題複雜多了,譬如我想知道什麼是所謂的「台灣價值」,它有不同的定義、不一樣的說法,於是當我們在搜尋引擎中發問的時候,google大神會幫我們找到一個相對具有公信力的網站,在Featured Snippets欄位簡單回答你相關資訊,並附上連結引導你至該網站瀏覽更多更詳盡的訊息,例如台灣價值這個政治術語的出處、不同政治人物對它的詮釋、以及它為什麼在網路文化裡面成為一種嘲諷的詞彙 :
而像「零到六歲國家養」這樣出現的時間不長、卻是媒體聚焦的詞彙,google 會推送電子媒體及影音媒體的內容。不過從Rank今年六月的文章 How Much of Google’s Search Traffic is Left for Anyone But Themselves? 探討google搜尋的流量有多少導入自己的網站、又有多少分給別人的研究文章指出,當2018年底,美國國會要求google CEO,也是聽證會代表人Sundar Pichai回答相關問題時,google並沒有直接公布流量數據或任何複雜的演算法公式。於是Rank委託了點擊流量數據公司jumpshot 做分析報告,報告結果顯示,google 2019年第一季度於美國區域收到了150多億次搜索,其中在沒有任何點擊的情況下,google直接解決了使用者48.96%的問題(ex:你不用點進任何網站就能看到韓國瑜幾歲、擷取自維基百科裡對台灣價值的簡單解釋已經能滿足使用者),而所有搜索中,有6.01%被導入了google母公司Alphabet所有擁有的各種網站。
當我們搜索「零到六歲國家養」時,google首先推送的不是自由中時等老牌媒體,或是新興的流量媒體如風傳媒、鏡傳媒,還是內容優質的報導者、端傳媒,而是Youtube中與零到六歲國家養的相關影片,(我下的關鍵字又不是 ‘’零到六歲國家養 影片’’) 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清楚,答案卻也令人擔憂,「阿youtube就是估狗旗下的影音平台啊科科!」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google的曾經涉入任何競選campaign,但搜索排名與「有偏差的演算法」會影響選舉甚或改變這個世界,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當user傾向閱讀資訊性和簡單的答案,當google的語意辨識技術越來越強大,可以精準擷取你的文章內容,並直接顯示在搜尋結果頁面時,一方面讓懶惰的網路使用者對google的依賴越來越深,而另一方面,優質的網站與內容創作者的流量紅利,也會被壟斷「曝光權」的搜尋引擎蠶食鯨吞。好在柏林人誌的內容只是因興趣而寫、為餵養寫作熱情而創,從事digital和content marketing後,它還多了一個功能,成為個人小小的SEO實驗場域,總之不用靠它賺錢,演算法的變動便不令人那麼患得患失了。
但回到工作,轉變為專業的內容行銷者的身份,如何讓自己生產的內容與網站在亦敵亦友的搜尋引擎中存活下來,是時刻變動與艱巨的挑戰。到底該如何因應零點擊搜尋率一步一步改變使用者的搜尋習慣?2019年後的內容行銷策略為何?的Rand 與其他SEO大神建議,在Zero-Click searches佔使用者搜索行為過半的今天,除了應該善用 *.google.com(以google為主的domain) 或旗下網站如*.youtube.com行銷自己的產品或品牌,以下因應策略也是可以做的 :
我還是相信Content is the King,優質的、深度的內容才是吸引讀者與觀眾目光與與取得認同的最好的途徑。在摩爾時代,科技帶領每件事物倍量地升級更新,半世紀以來,法律與社會制度因應個人電腦、網際網路、行動裝置、人工智慧,在其後苦苦追趕,但面對這一切變動最措手不及的,還是人類自己本身。面對著我們無法操控的演算法,不管作為一般網路使用者還是數位行銷人,唯有堅守最基本的、自己認同的價值,才能不被以數位為名的資訊洪流衝破得支離破碎。
If the path be beautiful let us not ask where it l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