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柏林人誌

《不在他方》陳綺貞與柏林

陳綺貞寫了三個,關於______的故事。

盲目

剛從台灣回柏林的朋友幫我們帶了好多東西回來,有蛋黃酥有中藥包有保養品有電動遊戲,還有她將飛之際我臨時托她買的《不在他方》。喜歡這本書是不假思索的,因為陳綺貞過往創作和她自身的語言及形象就是一種說服,還未翻閱就愛上。從前總是嘲笑那些盲從的追隨者,像選舉造勢的場合「什麼什麼什麼,丟嗯丟」與必然是「丟」的回應,我們都知道其實音響的聲音大到根本沒人聽得清楚那個什麼說的是什麼。現在慢慢發現我也有自己的盲目,有些人的話一定會認同,有些人的行動還未看到藍圖便想追隨,有些人他不認識你你卻能夠由衷的讚美他。小時候不想承認的盲目,現在卻覺得這種無止盡的相信很是浪漫。

驚喜

迎來了意外的小驚喜,《不在他方》寫旅行記事的篇章裡,陳綺貞寫了三個關於柏林的故事。「第一個晚上」的文字旁倚靠著車站Schönefeld Flughafen的照片,佇立於機場站月台的視角,投射出的是柏林的空曠與蕭索。「柏林觀光客」中《乾杯柏林大街》的作者老柏林簡老闆帶綺貞走過柏林正在消逝的那些二手的、東德式的、理想主義的、舊日的美好。「你會怕嗎」則是在抵達未知之境、探索、離開之後,她寫下了:

 「我從未這麼想家,心中反覆想著這個世界再美我也不要了,我只要回家就好了。」

感受

旅行和生活逃不過一個人的寂寞,即使我們抵達同一座城市,路過同樣的風景,停格在相同的時空,因為投射個人生活經驗在所見的事物上而有的「感受」,卻因人而異也難以分享。《不在他方》裡的陳綺貞在柏林聽八〇年代的音樂、David Bowie還有德國版的星光大道; 有許多朋友則是因為電子音樂而專門拜訪這座城市,而我只要能在隱蔽的花園裡躺上草皮曬太陽,旁邊播放著的是什麼類型的音樂都無所謂。

累積

介紹柏林的時候,到底要不要與帶入主觀意見及感受因此成為了一種糾結。如果我的個人意見讓讀者對於未知之境先霾上一層先入為主,而減少了感受的強度及探索的樂趣,會是一種可惜。《不在他方》中關於旅行的篇章給了我一些方向和一點力量,她輕輕得說著生活裡的細枝末節,而這些細如鐵砂的文字最終聚合為一種磁場讓人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然後迫切的想著也去看她凝視過的場景、耽溺於一樣的哀傷。

可是很難的吧!當世故蒙蔽溫柔看待世界的眼光,當文字變成生存的手段,當走過的路不曾崎嶇,試圖像陳綺貞那樣總是在細瑣之後留下一張白紙的動人,反而變成了最矯揉造作的一件事。我還需要很多很長很深很痛的累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