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柏林人誌

《柏林柑仔店》Der Nostalgische Spätkauf

[dropcap style=””]不[/dropcap]知道為什麼現在同一輩的年輕人,對於「復古」這件事會這麼嚮往 。記得前年回臺北的時候,與眾好友們相約聚會,碰面的地點不外乎四四南村、松煙這些有濃濃年代感的地方。四四南村位於寸土寸金的信義區,這樣一個被高樓大廈包圍的一方土地,無畏歲月的遺忘,當周圍的時光駕著超跑向前衝的時候,它仍牽著牛車佇立原地,靜看城市起落。

[image_slider slides=”4286,4287,4288,4289,4290,4291″ height=”300″ effect=”slide_x” interval=”4000″ control=”false”]

 

我是在臺北長大的小孩,九二一震的小島嘎嘎響的時候還是背著書包上小學的年紀,清晨,家裡樓下賣台南五花肉飯的阿伯跟準備搭車去學校的我說: 地震很嚴重,哪裡都沒電,全台放假啦,你看連隔壁的7-11都沒人了!夜半總是熟睡的死小孩不知道小島正支離破碎,只幼稚的想著,放假要大吃後面巷子早餐店賣的燒餅油條水煎包,然後停電就可以吃好吃的泡麵,於是把書包丟回家以後就自告奮勇的去幫全家人買早餐。

傳統早餐店似乎不會因為發生了一件大事,隨意屏棄日日開業的習慣,煎蛋餅的爐子不用電,用的是傳統瓦斯,要不是「喔咿~喔咿~」自遠而近又遠去的聲響陣陣迴盪在「三杯豆漿兩個燒餅夾蛋一根油條」之間,不會有人察覺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早晨。

早餐店對面的傳統雜貨店也開門了,這間鋪子可以說是我成長記憶以來少數認識的不連鎖零售商店,它裝潢得不像現代文創園區裡的懷舊甘仔店,沒有蓄意營造的復古風情,也沒有販售一瓶一百八的彈珠汽水; 只有裝在藍色塑膠籃子裡散賣的雞蛋,有些還不怎麼乾淨,粗糙的蛋殼上黏著稻草類的東西。

小時候剛從天母越過磺溪搬到石牌的時候,第一天就在巷子探險中迷了路,最後為迷途小羊指引回家方向的,是這間雜貨店裡顧店的阿婆。長大以後,我對它的記憶彷彿也迷了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買早餐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地方可以拿找來的五塊十塊偷偷去買橡皮糖,只依稀記得,在九二一那天的早上,我一手提著早餐,一手提著幾包泡麵和幾顆蛋,開心地一路從雜貨店跑回家。

終於在十多年後,我在柏林再度遇見了柑仔店,它不在任何一個文創園區內,不在車水馬龍的淡水大街上,而是在Choriner Straße附近居民回家時都會路過的一道有階梯的窄門裡。雜貨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連尿布跟衛生棉也零售,可以一次只買一片。櫃檯除了有玻璃罐裝的軟糖餅乾,也有提供熱咖啡跟homemade鹹派,客人結完帳後可以小歇一會,坐在店裡喝點飲料再離開。

 

Exit mobile version